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。人力资源相对不足,人口多,耕地少。占世界7%的土地支持占世界22%的人口。此外,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。然而,中国的年平均死亡人数超过900万,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,年平均死亡人数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。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,如果中国仍然允许人们埋葬,并且在条件允许的地区没有火葬,可以想象,从长远来看,它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;它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、绿地的肆意破坏以及污染我们生活环境的后果;更重要的是,它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可以看出,传统的土葬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,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殡葬方式来缓解这种情况。
面对这样的基本国情,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,中国开始倡导葬礼改革,将葬礼改为火葬,抵制葬礼习俗,促进勤俭节约。2010年,民政部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了《中国殡葬发展报告》第一本《殡葬绿皮书》,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:实施惠民政策、实施绿色殡葬和殡葬服务标准化。实践证明,殡葬改革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,即耕地少、资源短缺;另一方面也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;殡葬改革政策的实施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,符合时代进步的趋势,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。
自新的殡葬改革政策实施以来,虽然遇到了许多阻力,如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,有些人不能迅速接受新思想,产生一些阻力,做出一些极端的阻力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加上新的丧葬方式,人们的观念,在国家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,殡葬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用实际结果证明了殡葬改革的正确性。